为进一步夯实教学根基,激活课堂活力,系统性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能力,2025年10月9日中午,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销售渠道与公共关系课程组于1栋804教室成功召开了以“以听促研,以评提质”为主题的听课评课专题研讨会。本次会议是在课程组圆满完成上一阶段教学大纲与教案优化工作后,将改革理念深入课堂实践的关键一环。研讨会聚焦“课堂实效诊断、教学方法精进、教学评一体化构建”三大核心任务,旨在通过集体听课的“显微镜”和同行评课的“透视镜”,实现对课堂教学的精准把脉与协同优化。课程组全体教师全程参与,会议由课程组长林慧老师主持。
一、以听为镜,明晰教学改进方向
会议伊始,课程组长林慧老师首先对为期两周的集中听课活动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她指出,“听课是映照教学真实面貌的镜子,而评课则是助推教师拾级而上的阶梯。”她强调,本次听课评课并非简单的教学检查,而是一次旨在促进专业对话、激发教学反思、凝聚团队智慧的深度教研活动。课程组老师结合听课中观察到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共同提出了三点核心反思与建议:
首先,关注教学目标的精准落地与学生的有效获得。优秀的课堂不仅是教师知识的单向传递,更是学生能力的建构过程。教师需在课堂中设置明确的能力目标,并通过提问、练习、小组任务等多种方式,实时监测并保障学生从“听懂”到“会用”的转化。
其次,倡导教学方法的多元融合与课堂氛围的积极营造。教师们需打破传统“一言堂”的定式,灵活运用案例分析法、情境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辩论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将课堂转变为学生思考、探索和碰撞的“主战场”,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与获得感。
最后,推动教学评价的全程嵌入与激励功能的发挥。课程组教师们提出应构建“设计-实施-评价-反馈”的闭环,将过程性评价(如课堂表现、随堂测验、小组项目)与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有机结合,并提高实践性、能力型考核的权重。
二、以评为桥,共研课堂教学优化路径
在紧随其后的集中研讨环节,会议气氛热烈,思想碰撞活跃。与会教师们摒弃了“走过场、唱赞歌”的形式主义,本着共同进步、对事不对人的专业精神,结合各自的听课记录与深刻的教学反思,围绕多个关键议题展开了深入且富有建设性的讨论。
针对“如何提升课堂的吸引力与粘性”这一议题,林慧老师分享了她在导入环节使用“开篇案例”的经验,认为第一时间抓住学生注意力是成功课堂的一半。谢怡老师则补充,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核心问题”贯穿讲课始终,能有效维持学生的思维紧张度和探索欲。
在探讨“如何高效设计并管理课堂互动”时,陆燕飞老师提出了“分层任务设计”的理念,即根据学生基础差异,在同一讨论主题下设置不同难度的子任务,确保人人参与、各有收获。李润楠老师则提醒,小组讨论需配以明确的任务指令、时间限制与成果汇报机制,避免讨论流于表面和涣散。围绕“如何将课程思政元素无痕融入专业知识讲授”,肖春兰老师分享了如何在对市场营销策划案例的剖析中,引导学生自然领悟诚信经营、社会责任与国家形象的重要性,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
会议最后,王志涛教授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全面总结。他指出,本次“以听促研,以评提质”研讨会,不仅是对前期课堂教学实践的一次深度检阅,更是一次凝聚共识、明确未来教学改革路径的战略规划。它标志着课程组的建设工作已从“大纲与教案的设计层”深化至“课堂与实践的执行层”,是推动教学改革走向纵深的关键一步。
本次听课评课研讨会不仅是对前期教学实践的系统梳理,更是对今后教学方向的明确指引。课程组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持续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实现“以听促研、以评提质”的教研目标,为打造高质量、有温度的市场营销专业课堂提供坚实支撑。
撰稿:肖春兰
图片:肖春兰
初审:刘花
复审:张静
终审:刘琰
版权所有:广州理工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 地址:广州市白云区太和兴太三路638号
联系电话:020-87465030、020-87465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