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院系热点

    广理学子赴广东金融学院交流学习,解锁创业就业新密码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1日 发布部门:工商管理学院 字体大小:

    11月1日,广州理工学院多个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团队,在张锰老师、贺军老师、张应利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广东金融学院开展参观拜访学习活动。

    活动伊始,张锰老师为在场师生进行开场介绍,他不仅清晰说明了此次研学的目的——旨在通过校际交流为同学们搭建学习平台、拓展创业就业视野,还简要介绍了参与本次活动的项目团队及随行教师,为整场交流学习奠定了积极的互动基调。

    张锰老师开场介绍

    干货分享

    随后,广东金融学院创业导师曾晓思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接地气、有深度的分享。作为深耕校友工作与创业指导的一线教师,曾老师结合自身对接校友资源的亲身经历,用三个真实可感的创业案例,生动诠释了“创业思维”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曾老师坦言,从数据来看,本校每年毕业生中通过就业系统统计的创业人数不到1%,“两个班差不多只有一个人”,这足以说明本科生直接创业难度较大。但他同时强调,“创业训练必不可少”——以经营者、老板的心态投入学习与实践,主动思考“如何把项目做好”,远比抱着“拿固定工资、到点下班”的实习思维,更能收获能力的快速成长。

    他还鼓励同学们珍惜大学时光,充分利用广交会等学校提供的业界接触机会,多培养市场敏感度,在细分领域中挖掘潜在机会。

    三个真实创业案例分享

    红木进口业务突破:08届毕业生依托家族的红木进口业务,在东南亚红木货源紧缺、国内房地产带动建材需求激增的背景下,运用国际贸易专业知识,主动前往南美、非洲开拓新货源,仅两年时间便将家族企业营业额从不足1000万提升至1亿以上,实现了从“继承”到“突破”的跨越。

    跨界合作创业:11届毕业生家境普通,大二暑假在海南因热情帮助俄罗斯商人问路而获得信任。此后,他从处理简单事务做起,大三时成为对方助理,甚至为专注工作申请阶段性请假。两年后,他与俄罗斯商人合伙成立公司,后续又独立开拓欧美制冷设备市场,如今公司规模达30人,其中二十余人均为校友,还会定期回校参与新生教育、企业开放日等活动。

    跨境电商细分创新:年轻校友邓斌毕业后先在深圳跨境电商企业实习两年积累经验,后因深圳成本较高返乡创业。他聚焦美国市场需求,对篮球场划线工具进行创新,将硬纸壳折叠设计;此外,他还针对美国农场野生动物冲撞栅栏的问题,开发专用驱兽灯,凭借“小产品+大需求”的细分逻辑,一年营业额达三四百万,带动十余位亲友共同就业。

    师生交流

    分享结束后,同学们结合自身创新训练项目与职业规划,积极向曾老师提问,现场互动氛围热烈。有计划依托家族瓷砖资源从事外贸的同学,曾老师建议其先进入有瓷砖出口业务的公司实习,深入了解东南亚、南亚等人口增长较快地区的市场需求,同时强调“商业伦理”,用老板的资源学经验,不盲目抢客户,才能走得长远。

    另有同学困惑于鸽子养殖项目的突破方向,曾老师结合自身接触经验建议,可结合客家特色开发盐焗鸽子等深加工产品,或借力乡村振兴政策寻找新路径,避免在活体销售上与中山、江门的规模化优势直接竞争。

    曾晓思老师与随行的贺军老师、张应利老师也一致认为,大学生无需盲目冒进创业,但要始终保持“主人翁意识”,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把每一件对成长有价值的事做到极致,“大部分人的努力程度还没到拼天赋的阶段,专注就会有机会”。

    实地探访广金融创空间

    交流环节结束后,曾老师热情带领广理师生前往广东金融学院融创空间参观。

    在这里,同学们近距离观察了该校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场景,了解了融创空间在对接校企资源、提供场地支持、指导项目落地等方面的运营模式,直观感受到了浓厚的创新实践氛围,也为后续推进自身创新训练项目积累了宝贵的参考经验。

    融创空间参观现场图 

    此次广东金融学院之行,不仅让同学们从真实案例中汲取了创业就业的实用经验,更在实地探访中拓宽了创新视野。未来,期待广理学子能将此次研学所学转化为实践动力,在创新训练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解锁更多成长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