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婉晴)三下乡的第五天,“英韵乡播队”一行深入汕尾陆丰甲子镇,开展以“绿韵鱼香,英歌甲子”为主题的三下乡实践活动。队员们循着历史的足迹,走访待渡山与丁字码头,在山海相映间感受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体悟传承与生长的力量。
待渡山:千年静立,镌刻精神图腾
沿蜿蜒石阶拾级而上,蝉鸣与海风交织成独特的自然乐章。队员们在待渡山的进食亭驻足,指尖拂过斑驳的石像,仿佛触摸到时光的纹路。范良臣捧食的姿态凝固着民生情怀,郑复翁勤王的赤诚彰显着家国大义,而山脚下静静流淌的瀛江,仍在低吟“大胆山”的由来——当年君臣在此重拾勇气的故事,让一座山的名字超越了地理意义,成为世代相传的精神图腾。这份沉淀千年的“静”,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历史的厚重,更懂得敬畏根脉、守护文化初心。
丁字码头:潮汐涌动,续写生活诗篇
与待渡山的静谧不同,丁字码头是一幅流动的生活画卷。在队员们的镜头里,这里不仅是渔业生产的港湾,更是甲子人生活的缩影:鲜亮的渔获折射着大海的馈赠,孩童的笑脸洋溢着纯真活力,老人们的坚守诉说着与海共生的韧性。一代代人在此繁衍生息,将与海洋相处的智慧、代际相传的温暖融入日常,让文化在潮汐起落、烟火流转中自然延续。队员们深刻感悟到,所谓传承,正是在这样的坚守中生长,在平凡生活里扎根。
山海相遇:读懂传承的生长力量
此次实践中,待渡山的“静”与丁字码头的“动”形成奇妙呼应,共同勾勒出甲子镇的独特生态。队员们表示,年轻的目光与古老山海的相遇,让大家对“传承”有了更鲜活的理解:它不是对过去的简单复刻,而是让历史的温度在当下持续发烫,让文化的基因在时代潮头不断生长。
(游览待渡山)
版权所有:广州理工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 地址:广州市白云区太和兴太三路638号
联系电话:020-87465030、020-87465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