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院系热点

《Python基础与应用》课程设计创新路径:技术赋能与商业场景的深度融合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03日 发布部门:工商管理学院 字体大小:

2025年6月3日,工商管理学院电子商务智能与信息化课程组课程设计专项分享会上,江义火教授以《Python基础与应用》课程为样本,系统阐释了“技术赋能+场景融合”的课程创新模式,为电子商务专业数智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方案。

一、课程重构:从语言工具到商业思维的培养

江义火教授打破传统编程课程框架,构建“基础语法—数据技术—商业应用”三级能力模型。在基础语法层面,通过电商评论情感分析案例,引导学生掌握字符串处理、正则表达式等核心语法;在数据技术层面,引入Pandas库实现销售数据清洗与可视化,训练学生运用Python处理百万级电商数据的能力;在商业应用层面,设计跨境电商选品实战项目,要求学生运用Scrapy框架爬取多平台商品数据,结合NumPy进行价格敏感度分析,最终输出选品决策报告。

江义火教授展示的案例显示,课程团队将企业级数据治理流程拆解为8个教学模块,学生在完成“用户画像构建”“库存预测模型”等项目时,需同步提交商业计划书与代码仓库,实现技术能力与商业思维的双重训练。

二、教学创新:虚实融合的沉浸式学习生态

课程构建“数字孪生+真实项目”双轨教学模式。在虚拟仿真环节,依托“跨境电商全流程仿真平台”,学生可在虚拟环境中完成店铺搭建、选品上架、营销推广等全链条操作,系统自动生成运营诊断报告;“我们要求每个教学案例必须包含三个要素:真实企业数据、行业认证标准、可量化的商业价值。”江义火教授展示的课程评价体系显示,学生项目成果需通过企业导师评审、技术测试、商业路演三重考核,近三年课程孵化学生创业项目3个。

三、生态构建:产教融合的持续进化机制

课程建立“需求感知—动态迭代—价值反馈”的闭环系统。每学期开展企业调研,根据岗位能力需求动态调整课程内容,“课程设计不是一次性工程,而是持续进化的生态系统。”江义火教授强调。

江义火教授的创新实践表明,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计需紧扣“技术赋能商业”的核心逻辑,通过真实场景渗透、虚实环境融合、生态体系共建,实现从知识传授到价值创造的转变。这种“以业务需求为起点、以技术工具为手段、以商业成果为终点”的课程设计路径,为新商科专业数智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工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