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婧)6月5日下午,人力资源管理系管理学课程组于 1-815 教室开展课内实践课程研讨活动。本次研讨会以提升课内实践教学质量为核心目标,由课程组负责人徐文婧老师主持,李红桃、彭燕燕、郭家蕾等课程组成员共同参与,旨在深度剖析现存问题,探索实践教学优化路径。
会议伊始,徐文婧老师结合课程实施数据与学生反馈,对当前课内实践课程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详实阐述。她指出,虽然实践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但在教学实践中仍暴露出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部分实践项目在设计时,未充分考虑企业实际业务场景的复杂性与动态性,导致实践与理论存在 “两层皮” 现象;加之实践环节趣味性和挑战性不足,使得部分学生参与积极性受挫,甚至出现应付了事的情况,最终造成实践成果质量良莠不齐。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更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存在差距。
随后,与会教师围绕课内实践课程的整改与优化展开热烈且深入的探讨。李红桃老师结合自身丰富的企业调研经验,提出应定期走访合作企业,精准把握行业前沿动态与实际用人需求,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彭燕燕老师则从学生心理和团队协作角度出发,建议增加小组协作实践任务,并细化小组分工与角色职责,通过团队竞争、成果展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郭家蕾老师着重强调考核评价体系对教学的导向作用,提出要打破单一的结果性评价模式,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参与度、团队贡献、问题解决能力等纳入考核范畴,构建多维度、全过程的评价机制,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经过充分交流与思想碰撞,课程组明确了后续工作重点。在课程内容方面,将组建专项小组,对现有实践课程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和重新设计,邀请企业导师参与课程开发,确保实践项目的实用性与前沿性;在教学方法创新上,计划引入情景模拟、案例分析、项目驱动等多元化教学手段,增强课堂互动性与学生的代入感;在评价机制完善上,将制定详细的考核指标与评分细则,加强实践过程的监督与指导,强化过程管理与成果考核,为学生提供更科学、全面的学习反馈。
此次研讨活动为管理学课程组课内实践教学指明了清晰方向。课程组教师表示,将积极落实研讨成果,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改革,推动课内实践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助力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版权所有:广州理工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 地址:广州市白云区太和兴太三路638号
联系电话:020-87465030、020-87465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