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卫)为提升期末阅卷质量,促进教师间的经验分享与协作,6月5日,网络营销与客户关系课程组在1-802教室召开“期末阅卷注意事项研讨”主题例会。会议由课程组组长陶思老师主持,组内教师积极参与,围绕阅卷标准的统一性、评分细则的明确性以及阅卷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会议开始陶思老师发言:“各位同仁,今天我们齐聚一堂,正式启动本次期末阅卷工作。这项工作绝非简单的打分过程,而是承载着多重责任的核心环节,其重要性和严谨性必须放在首位。首先,它直接关系到对学生一学期学习成果的客观、公正评价,每一分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业发展轨迹和未来选择,容不得半点马虎。其次,阅卷质量是检验我们教学效果、反馈教学问题的重要依据,为后续教学改进提供了最真实的‘晴雨表’。再者,它更是维护学校学术声誉和公信力的基石。因此,我再次郑重强调:请大家务必严格按照学校教务处下发的《阅卷工作实施细则》和本门课程的《评分标准与参考答案》执行。这包括了统一的评分尺度、清晰的批注规范、完整的签名流程以及保密要求。遇到任何标准模糊或参考答案未覆盖的特殊情况,不要自行决断,务必及时提交阅卷组长,由组长组织相关老师集体讨论裁定,确保标准的统一性和连续性。我们要用高度的责任心和一丝不苟的态度,将公平公正贯穿于阅卷的每一个细节,让每一份试卷的评判都经得起推敲和检验。”
随后张卫卫老师表达感想:“感谢陶老师的强调。结合我们过去几年阅卷积累的经验教训,我补充几点具体操作层面的建议,希望能帮助大家提高效率、减少偏差。第一点,关于卷面处理:务必使用红色签字笔批改,修改处必须清晰签名确认。对于选择题等客观题,打勾或打叉要规范、醒目,避免模棱两可。第二点,‘踩点’与‘整体’的结合:特别是对于综合题、论述题,参考答案给出的得分点是基础,但也要注意答案的整体逻辑性、完整性和创新性。如果学生答案虽然与‘点’不完全吻合,但思路清晰、论证有力、结论正确,甚至有所创见,我们应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给予肯定,避免机械扣分。这需要大家仔细研读评分标准中的弹性空间说明。第三点,常见争议题型的处理:比如计算题,过程正确但结果错误,如何扣分?步骤缺失但关键步骤正确呢?再如文科主观题中,字迹潦草影响阅读该如何权衡?这些往年容易产生分歧的地方,建议我们本次在小组内再次统一明确执行细则,最好能找出几份典型试卷作为参照样本。第四点,复查环节:建议采取交叉复查或小组内流水复查的方式,重点核查高分卷、低分卷和及格线边缘的试卷,以及分数改动过的试卷,确保无漏判、错判。这些经验之谈,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抓手。”
杨思敏老师随后说到:“我非常赞同前面两位老师的观点。在这里,我想特别分享一下我在批阅论述题、案例分析等主观性较强题目时的一些个人体会,核心在于如何把握公平性与灵活性的动态平衡。绝对的‘公平’不是刻板的‘一刀切’。阅卷时,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个体,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各异。我的心得是:‘标准在心,灵活在眼’。心中要时刻绷紧评分标准这根弦,这是公平的底线。但在具体评判时,眼睛要‘活’,要尝试去理解学生答案背后的逻辑链条和知识运用能力。有时学生的答案可能表述不够规范,或者角度与参考答案不同,但只要其核心观点正确、论证合理、展现了应有的知识迁移和分析能力,我们就应在标准框架内给予相应的分值,不能因为表述不够‘标准答案化’就全盘否定。另一方面,灵活性绝不意味着随意性。对于明显偏离题意、知识性错误、逻辑混乱的答案,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扣分,不能‘心软’。同时,在遇到优秀答案或创新性观点时,也应有鼓励的机制,但加分必须有据可循,并在卷面清晰标注理由。总之,主观题评分是教师专业判断力的体现,需要在坚守规则的前提下,带着理解和鼓励的心态去审视每一份答卷,在严谨中注入温度,在灵活中守护公平。这需要我们不断反思和精进自己的评判尺度。”
此次经验交流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提升期末阅卷质量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更增强了课程组教师的团队凝聚力。全体教师表示,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不断创新指导方法,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做出更大贡献。会议形成的各项成果和共识,将为今后的阅卷工作提供重要参考和指导。
|
|
版权所有:广州理工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 地址:广州市白云区太和兴太三路638号
联系电话:020-87465030、020-87465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