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利平)6月18日,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调研与策划课程组于线上腾讯会议召开主题为 “夯实期末教学管理・深化 AI 教学实践”的专题研讨会。课程组负责人熊利平、胡劲、吴利玲、谢丽玲等全体成员参会,会议围绕期末教学收尾、考试组织实施、AI 教学成效总结展开深入研讨,由熊利平老师主持。
一、期末教学工作全面部署
熊利平老师首先就期末重点工作进行系统安排:
考试监考规范:强调严格执行学校监考制度,要求全体教师熟悉《考场操作规程》,重点关注防作弊与考生心理疏导,特别提及通过巡考系统实时监测异常行为。
教学资料归档:明确期末资料整理标准,要求教案、学生作业、AI 辅助教学记录(如智能批改日志、个性化学习报告)等按模块分类归档,特别注明需保留 AI 工具在课程设计、作业分析中产生的原始数据,为下学期教学研究提供支撑。
学业辅导衔接:部署期末答疑安排,要求教师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开展辅导,重点利用 AI 智能问答系统补充人工答疑,确保学生问题响应时效,同时启动 “AI 学情分析 + 教师面谈” 的期末复盘机制。
AI教学实践全周期总结
(一)技术应用全景扫描
熊利平老师系统梳理本学期 AI 教学应用场景:
备课环节:85% 以上课程借助豆包、文心一言等工具生成教学设计框架,其中《大数据营销》课程通过 AI 自动匹配行业最新案例库,使教案更新效率提升 40%;
课堂互动:引入 KIMI 智能问答系统,实现实时弹幕答疑与知识点测试,数据显示课堂互动参与率较传统模式提高 25%;
作业批改:采用 AI 语义分析工具批改调研报告,自动标注逻辑漏洞与数据错误,批改效率提升 3倍,同时生成个性化改进建议。
(二)典型案例深度剖析
熊利平老师、谢丽玲老师及多位课程组成员结合教学实践,分享了AI技术在不同课程中的应用案例:
1. 谢丽玲《大数据营销》:定制化实验方案优化
在《大数据营销》课程设计抽样调查实验时,谢丽玲老师借助AI工具基于学生过往答题数据生成差异化实验方案。例如,针对20%数据分析能力较弱的学生,AI自动匹配基础统计模型训练模块,配合可视化图表解析,使这部分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提升35%。但她也指出,AI在评估创新性营销方案时,对“用户心理洞察”等抽象维度的分析仍显机械,需教师人工补充指导。
2. 胡劲《市场调研方法》:智能问卷设计与分析
胡劲老师在《市场调研方法》课程中,运用AI工具辅助学生完成问卷设计与数据处理。AI不仅能根据调研主题自动生成问题库(如针对“Z世代消费偏好”调研,智能推荐50+维度的问题模板),还能通过语义分析预判问卷逻辑漏洞。数据显示,学生使用AI设计的问卷,有效回收率较传统模式提高20%,但在处理开放式问题时,AI对“情感倾向类回答”的编码准确率约为78%,仍需人工校准。
3. 吴利玲《消费者行为学》: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
吴利玲老师在《消费者行为学》中引入AI学习分析系统,为学生生成个性化知识图谱。例如,系统根据学生对“动机理论”章节的测试结果,自动推送“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电商场景的应用”等拓展案例,配合AI语音讲解功能,使82%学生的薄弱知识点掌握速度提升。但部分学生反馈,AI推荐的案例库更新频率滞后于行业热点(如对“元宇宙消费行为”的案例覆盖不足)。
4. 魏子扬《营销策划实务》:AI辅助方案优化
魏子扬老师在《营销策划实务》课程中,尝试让AI对学生策划方案进行多维度评估。AI可从“市场分析逻辑”“创意可行性”“数据支撑力度”等12个维度生成修改建议,如某小组策划的“社区团购推广方案”经AI优化后,成本测算模块的精准度提升40%。但魏老师提到,AI对“创意独特性”的评价缺乏主观审美判断,需教师结合行业经验补充指导。
三、学生反馈多维分析
(一)积极成效
学习效率提升:问卷调查显示,68%学生认为AI推送的知识点微课帮助其攻克薄弱环节,55%学生通过智能错题本实现精准复习;
个性化体验:系统根据学习轨迹生成的“知识图谱画像”获72%学生认可,尤其在《消费者行为学》课程中,AI推荐的拓展阅读材料匹配度达81%。
(二)现存问题
技术适配性不足:23%学生反映AI语音交互系统在方言识别中存在误差,18%学生认为作文类作业的AI评语缺乏情感共鸣;
依赖与自主平衡:部分学生过度依赖AI生成答案,导致主动思考能力弱化,课程组已针对性增加“AI辅助+人工复核”的双轨作业机制。
版权所有:广州理工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 地址:广州市白云区太和兴太三路638号
联系电话:020-87465030、020-87465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