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燕燕)在教育改革持续推进、教学质量提升成为高校发展关键任务的当下,广州理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管理学课程组积极响应教育创新号召,于 2025 年 4 月 10 日下午在 1-815 教室成功举办了 “实践教学模块” 研讨会。此次研讨会聚焦《管理学》课程大纲中的实践教学部分,旨在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管理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筑牢根基。
研讨会由彭燕燕老师主持,课程组组长徐文婧老师以及郭家蕾、何志军、尚晓玲、李红桃、陈香宇等老师共同参与。会议伊始,彭燕燕老师强调了实践教学在《管理学》课程中的核心地位。她指出,实践教学是连接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关键桥梁,对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管理学原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回顾过往的实践教学活动,彭老师提到,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环节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但在任务设计的深度和广度上仍有拓展空间,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还需加强,希望各位老师围绕这一问题畅所欲言,共同探索改进方案。
徐文婧老师随后分享了自己的见解。她认为,加强实践项目与理论知识的融合是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向。以 “个人职业生涯分析” 实践项目为例,徐老师建议引入行业前沿动态分析,引导学生运用 PEST 和 SWOT 等管理理论,深入研究行业发展趋势对个人职业规划的影响。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环境分析工具的实际应用,还能使实践项目紧跟时代步伐,更具实用性和前瞻性,帮助学生提前规划职业发展路径,增强就业竞争力。
陈香宇老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 “计划编制” 实践项目提出了优化建议。她提议引入企业实际的计划案例,让学生在分析真实案例的基础上进行计划编制。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企业运营过程中的计划制定流程和要点,增强对企业实际运营的理解。此外,陈老师还强调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性。她建议在实践教学中设置更多团队合作任务,明确各成员职责,让学生在协作过程中锻炼沟通协调和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未来职场对团队合作的高要求。
尚晓玲老师关注到 “人事考评” 实践项目的专业性提升问题。她提出邀请企业人力资源专家参与指导的想法,认为这样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贴合实际的考评方法和标准,了解企业在人事考评方面的最新需求和实践经验。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能为学生未来从事人力资源相关工作积累宝贵的实践认知,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提高就业适应性。
何志军老师则将关注点放在 “情境领导” 实践项目上。他指出,拓展案例的多样性对于学生掌握不同情境下的领导方式至关重要。涵盖不同行业和企业规模的案例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视角,帮助学生理解领导方式在不同组织环境中的应用差异。通过分析多样化的案例,学生可以更全面地掌握情境领导理论,提升领导能力和决策水平,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讨论过程中,老师们还就实践教学的其他方面展开了深入交流。大家一致认为,实践教学应紧密围绕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进行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要将课程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实践教学中,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管理人才。
本次研讨会成果丰硕,各位老师积极交流、集思广益,提出了诸多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这些建议从任务设计、知识融合、行业对接等多个维度为实践教学模块的优化指明了方向,为后续教学改进提供了有力支撑。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促进了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分享与交流,还增强了课程组的凝聚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展望未来,工商管理学院管理学课程组将依据本次研讨会的成果,积极调整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课程组计划进一步完善教学大纲的实践部分,细化各实践项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要求,确保实践教学活动更加科学、系统地开展。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引入更多真实的企业项目和案例,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资源。此外,课程组还将持续关注教育教学改革动态,不断探索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提升实践教学质量,推动《管理学》课程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管理人才贡献力量。
版权所有:广州理工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 地址:广州市白云区太和兴太三路638号
联系电话:020-87465030、020-87465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