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汝铃)2025年4月9日,营销基础与沟通课程组通过腾讯会议成功举办了以“人工智能助力教学研讨”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此次活动由课程组负责人贺军老师主持,课程组成员贺军、谢汝铃、李玉权、苗增、廖玥莹、颜泽东、董秀海、王经梦等共同参加研讨。
一、研讨会议开场
会议伊始,贺军老师介绍了本次研讨的背景与目标。他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刻重塑教育生态,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教师经验分享,挖掘AI工具在教学设计、课堂互动、科研创新等环节的应用潜力,推动“技术赋能教育”的实践探索。
二、研讨过程及成果
在会议上,廖玥莹、颜泽东、董秀海、李玉权、谢汝铃、苗增、贺军和王经梦等8位老师围绕人工智能在教学和科研中的应用展开分享,内容丰富且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一)教学层面:AI赋能教学全流程,提升课堂质量与学生素养
1.教学设计优化
首先,廖老师详细介绍了AI工具在教学中的多重应用。她分享了利用WPS内嵌AI工具优化PPT排版与文字内容的经验。在备课环节,廖老师利用AI理解课程中复杂的理工科知识点,并挖掘相关应用案例,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此外,廖老师还计划将AI应用于作业和考试设计,结合最新趋势设计题目,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而颜老师则借助Deepseek、Kimi等AI生成教案框架、整合案例,并智能生成课堂问题库,提升备课效率。颜老师表示,AI工具的使用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显著提升。讨论过程中,贺军老师特别推荐Deepseek的深度思考与联网搜索功能,建议教师将AI定位为 “教学设计助手”,通过递进式提问(如 “抽问拓思路 — 细问精内容 — 追问促创新”)生成个性化教学方案,同时结合超星平台的AI出题模块与知识图谱功能,实现课件、试题、案例的智能关联与动态更新。不过,王老师也指出让AI设计教学环节存在可操作性、趣味性和典型度不足的问题,需要教师结合自身经验进行二次打磨,以确保教学环节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2.课堂互动创新
董老师运用豆包、Deepseek等AI工具解释关键概念、寻找案例,减轻备课负担。同时,董老师还尝试让AI设计教学互动环节,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此外,董老师计划探索AI辅助批改大作业以及学习通 AI助手的用法,为教学互动和作业批改带来新的思路。接着,李老师分享了他在教学中利用AI进行备课、优化PPT、生成作业以及批改作业等方面的经验,不断探索超星AI助手等更多应用场景。他表示,AI工具的使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精准、有针对性。
3.学生能力培养
谢老师鼓励学生在大数据实训中使用AI生成广告提案,强调引导学生掌握提示词技巧,培养批判性思维,避免直接采用AI初稿。谢老师表示,通过AI的助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二)科研层面:AI 辅助科研工作,提高研究效率与质量
1.科研效率提升
在教学应用之外,颜老师还分享了AI在科研中的应用经验。他利用AI辅助框架搭建、文献综述、检索和整理等工作,提高了科研效率。同时,他还利用AI搭建时政模型,获取细节说明,为科研提供了有力支持。苗老师则分享了利用AI降低查重率以及获取新观点等方面的经验。他表示,AI工具的使用为社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2.技术工具拓展
董老师除了在教学中的应用外,还计划将AI应用于科研中的课题申报、信息真实性检验以及论文撰写等方面。他表示,AI工具的使用将使得科研工作更加高效、准确。谢老师指出可以使用Deepseek等AI工具辅助生成技术路线图以提高科研效率。此外,王老师推荐老师们使用Google studio分析科研视频与英文文献,通过截图提问快速提取关键信息,助力复杂内容分析。
三、总结
会议最后,贺老师总结指出,本次研讨系统性梳理了AI在教学与科研中的多元化应用场景,为构建“智能+”教育模式提供了实践参考。他强调,教师需主动拥抱技术变革,将AI定位为“辅助者”而非“替代者”,通过人机协同实现效率与质量的双重提升。
同时,学校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应用,计划于本月底开展全院教师AI使用培训,进一步推广工具落地,以提升教师的应用能力和工作效率。未来,课程组将持续探索AI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教学精准化、科研高效化,为培养数字化时代创新人才注入新动能。
本次教研活动通过技术赋能与智慧共享,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智慧课堂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标志着课程组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迈出坚实一步。
版权所有:广州理工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 地址:广州市白云区太和兴太三路638号
联系电话:020-87465030、020-87465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