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漫过校园,将斑驳的光影洒在学院教学楼的窗棂上。一场凝聚着工商管理学院育人初心、承载着25级普高新生梦想的大一学风建设专题讨论,于晚上19:30时整准时开启。李培祥院长带着温润的笑意走上讲台,一句亲切的“同学们晚上好”,瞬间驱散了晚间的微凉,让会议室里满是暖意,也拂去了新生初入会场的拘谨,让整个空间都漾着暖意。
他没有急于展开理论讲解,而是先从学院的人文脉络娓娓道来 ——从建校初期一些教授老师的坚守,到如今各个领域的创新突破;到历届学长学姐在全国专业竞赛中斩获佳绩的荣光……那些藏在时光里的奋斗故事,像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新生眼前铺展。有人轻轻举起手机拍照,有人不自觉地挺直了脊背,对“工作管理学院”这六个字的认知,不再是招生简章上的冰冷文字,而是有温度、有厚度的精神家园,一种对专业的向往与对学院的归属感,正伴暮色在心底悄悄种下,仿佛随着第二天的晨光,就要悄悄发芽。
学风建设的核心与学院的资源发展
随着讨论的氛围愈发浓厚,李院长轻轻调整了话筒角度,将话题稳稳聚焦于学风建设的核心议题,为台下眼神专注的新生们,清晰勾勒出一条可触可感的成长路径。在学风建设的阐述中,他特意放慢语速,着重强调:“优质资源,正是大家成长路上最坚实的阶梯。”
“咱们学院的教学研究成果一直很亮眼” ,他抬手轻指着 PPT 上的数据,语气里满是自豪,“日常学习生活里,大家要多主动去了解学院的专业实力——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既是国家级一流专业,也是省级一流专业,是咱们的‘王牌’;市场营销专业是校级一流专业,同样潜力十足。”“我们还拥有7项省级教改项目沉淀着前沿教学理念,32项校级教改项目搭建起扎实的知识框架,还有许多个实践教学基地为大家提供动手实操的平台——这些宝贵资源,都等着大家去探索、去利用。”他鼓励同学们主动走进这些优质课程的课堂,在实践基地的真实场景里锤炼技能,让知识真正“活”起来。
院风建设的内核与素养能力的提升
聊完学风建设,李院长话锋一转,将话题引向学院建设的内核,他目光温和而坚定:“说到院风培育,咱们得先以学院的发展历程为纽带,读懂这份沉甸甸的底蕴。”
“咱们学院的根基,要追溯到2002年成立的经管系,”他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对过往的珍视,“作为学校办学历史最早、专业体系最丰富、师资力量最雄厚的二级教学单位,这些年咱们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从最初的几个专业,慢慢拓展新方向;从默默耕耘,到如今收获一项项亮眼荣誉。”他顿了顿,看着台下眼神里多了几分好奇的新生,继续说道:“希望大家都能以学院的这些发展成就为傲,把这份骄傲化作融入学院的动力。”
随后,他又分享起学院的学生培养成果,脸上满是欣慰:“这些年,咱们学院的就业率一直很稳定,常年保持在97%左右,去年也达到了96%,稳居全校第二;不仅如此,历届学长学姐在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领域更是屡创佳绩,拿奖拿到‘手软’。”他笑着看向台下,“希望大家能以这些成果为激励,主动走进学院的各项活动,积极融入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和老师们、同学们一起,把咱们积极向上的院风越建越浓。”
殷切希望
李院长的分享,如同为新生们打开了一扇深入了解学院的窗,让大家不仅看到了学院二十余年发展的坚实足迹,更明晰了自身未来在这片沃土上的成长方向。从 2002 年经管系起步的初心,到如今多专业齐头并进、屡获荣誉的辉煌,学院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对“育人为本”理念的践行;从国家级一流专业的硬核实力,到近 97% 就业率的亮眼成果,每一项数据背后,都是学院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的有力证明。
听完这番分享,台下的新生们眼神中多了几分坚定与向往。大家渐渐明白,学院的荣誉不是过往的陈列,而是需要代代传承的责任;专业的优势不是静态的标签,而是需要主动探索的宝藏。未来的日子里,相信新生们会带着对学院的自豪感,主动去了解每一个专业的特色,积极参与学科竞赛与实践活动,把学长学姐的优秀作为前行的标尺,在课堂上汲取知识,在活动中锤炼能力。
更重要的是,大家会真正把自己当作学院大家庭的一员,用积极的态度融入集体,用实际行动为院风建设添砖加瓦。正如李院长所期许的那样,新生们定能在学院的滋养下,找准方向、踏实成长,既实现个人的理想追求,也为学院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共同书写工商管理学院更加精彩的篇章。
版权所有:广州理工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 地址:广州市白云区太和兴太三路638号
联系电话:020-87465030、020-87465375